《Web3.0白皮书》-下篇(3~6)


《Web3.0白皮书》-下篇(3~6)



前文一览:《Web3.0白皮书》上(一/二)

《Web3.0白皮书》-上篇(3~5)

《Web3.0白皮书》-上篇(6~9)

《Web3.0白皮书》-上篇(10~12)


Part4    技术栈

Web3.0听上去相当美好,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完美,很多相关的技术非常不成熟。


下图笔者将Web3.0相关的技术与现在的互联网相关技术做了对比。


《Web3.0白皮书》-下篇(3~6)

1、名称:


现在,所有的网站我们称之为Web,应用称之为APP。Web3.0时代,刚开始时,会称之为DWeb或者DApp,用来和Web/App区分,但最终成熟后会把D去掉。


2、入口:


入口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浏览器和应用,一类是操作系统。


前者包括移动端App、移动端浏览器、桌面应用程序、桌面浏览器等。


操作系统包括桌面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移动端操作系统,如:安卓、苹果IOS等。


互联网在经过了25年的高速发展后,我们发现,所有入口都已经无一例外的被全球大厂霸占了。


在Web3.0时代,入口将是DWeb浏览器以及数字钱包。目前,才刚刚开始。


3、传输协议:

现在,在网络应用层层面,常用的传输协议有:http/https/ftp/smtp等。Web3.0属于网络应用层的革新,但仍基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不太会改变传输层以下的网络协议。但是,Web3.0时代肯定会出现若干个新的点对点网络协议。

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P2P网络协议有:


《Web3.0白皮书》-下篇(3~6)

以上协议中,目前比较流行的有BT、libp2p和Bitcoin。其中能支持Web应用的是libp2p协议,其他更偏向于文件传输。

一个好的DWeb浏览器应该尽可能涵盖以上主流协议,同时支持传统的http/https协议,并能方便的访问大量内容。如果以此为标准的话,上面所有P2P协议可能都不合格,协议层的创新与突破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Web3.0大发展时代何时到来。


4、内容存储

现在,互联网上几乎所有的开放性内容都存在云服务器上,亚马逊、谷歌、微软、阿里、百度等大厂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易用、可靠、价格实惠的存储与计算服务。

云存储的共同特点是所有内容可以被方便的增删改查,这增加了数据的不安全风险隐患。

除此之外,大部分存在云服务器上的内容被服务器挡住,内容无法直接暴露在网络中,使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在对网络内容进行智能分析时难以展开手脚,这也是语义网一直无法得到实质性进展的原因。


以IPFS为首的一些分布式存储技术寻找到了突破点,通过Hash值直接访问,并可进一步套接上语义描述metadata,从而让网络上的内容更智能。而这种对内容直接打上metadata标签后的价值,将远远超过目前对Html/Xml等文档打标签的价值。

分布式存储是实现语义网的重要解决方案,而语义网又是Web3.0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分布式存储的最具潜力的价值所在。

附:语义网是对未来网络的一个设想,作为3.0网络时代的特征之一。简单地说,语义网是一种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词语和概念,而且还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使交流变得更有效率和价值。

语义网的核心是:通过给万维网上的内容 (如:HTML文档、XML文档、图片、视频等)添加能够被计算机所理解的语义“元数据”(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


5、数据库

做过Web或App开发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应用,由三个模块组成:表现层、数据层和一致性逻辑控制层,即MVC框架。

数据层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就是上面提到的内容存储,结构化数据存储一般使用结构化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实现。

与内容存储一样,数据库也存在着数据内容可以被方便的增删改查的风险。


一周前(11月28日),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亚马逊公司在AWS大会上发布了一个新的服务:量子账本数据库(QLDB)。QLDB提供了一个只能追加、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集,它保存了所有更改的安全日志。而且,所做的更改以加密方式链接并可验证。

QLDB虽然没有采取区块链技术,但在从普通数据库走向“可信数据库”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相比于QLDB,去中心化数据库(Decentralized DB,简称DDB)则走得更远,DDB除了需要一个类似于QLDB强大高效的时间戳作为不可篡改的证明外,还需要在分布式网络上实现数据一致性共识。

目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刚刚起步,其中GUN和基于IPFS网络的Orbit-db是目前已经投入商用的方案。在美国,DDB技术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6、一致性逻辑

所谓的一致性逻辑,就是各个客户端需要共同执行的数据操作与通讯指令。

现有的所有Web/App应用,都把一致性逻辑写在服务器上,而在客户端做表现层。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请求与反馈有各种实现方案,如Ajax、XMLHttpRequest、REST、WebSoket、Pubsub等等。

服务器上的逻辑一般会通过php/java/go/c++等语言实现。


在Web3.0时代,将没有服务器,或者说每个节点都是服务器。因此,需要用全新的解决方案去实现现有服务器上的一致性逻辑。

这个解决方案就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其实是一种“函数即服务”(Function as a Service,简称FaaS)。做过区块链上合约开发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合约中会写很多函数(或者称为方法method),那些公用(public)的方法可以被外部单独调用,实现某项功能。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是一种不可篡改的Faas,而EOS的智能合约则是一种可以不断迭代的FaaS。


智能合约是一种“无服务器(Serverless)”架构。与以太坊几乎同时诞生的亚马逊AWS Lombda,也是“无服务器”,但是后者的所谓Serverless 并不意味着没有服务器,只是服务器以特定功能的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存在。

Web3.0时代,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的真正的Serverless,而不是亚马逊云的中心化Serverless。


7、支付

互联网在很长的发展时期内,一直充当信息的高速传输工具,1998年Paypal成立,解决了网上支付问题,使得电子商务、在线消费成为了可能。

十年后的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解决了在没有第三方银行或者支付机构作为信用担保的情况下的支付问题。

毋庸置疑,在Web3.0时代,在点对点网络上,基于区块链的支付手段是唯一的选择。无论是比特币,还是Ripple、Ethereum,都是支付方式。

支付,是区块链的最重要的功能,也是迄今为止区块链最接地气、最受欢迎的功能。


8、用户管理

前面提到,现在的用户管理是“用户名-密码”方式,在Web3.0时代,将以“公钥/私钥”管理并验证用户身份。

但这种模式也并非绝对,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往往会将公私钥体系与“用户名-密码”模式相结合。

IPFS原力区开发的DWeb浏览器ForceNet以及美国最大的DWeb浏览器公司的Blockstack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ID+密码+公私钥”的双重保护机制。

这种用户身份管理与验证机制一方面保障了数据安全,另一方面也兼顾了用户体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面提到的Web3.0时代最大的痛点。


但是,仅仅解决了公私钥安全与用户体验的矛盾是远远不够的,用户管理系统中还需要与DID管理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信身份,才能防止Web3.0时代由于信息过度自由而导致的内容泛滥危机。


9、域名系统

无论是IP地址还是Hash地址,都是非常难以记忆的。为此,才有了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DNS是万维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IP数串。例如我们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 baidu.com,而不需要输入:220.181.57.216,尽管两者都能够打开百度首页,但前者明显更便于记忆与传播。baidu.com就是DNS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记忆的东西。


但是,现在的DNS已经被高度的中心化控制,于是产生了去中心化的域名系统(Decentralized Domain Name System,DDNS)。

最著名的DDNS系统就是Namecoin,任何人都可以花很少钱注册一个以.bit结尾的域名,非常方便。这套域名系统运行在Namecoin区块链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对其进行干涉。


同样的DDNS还有EmerCoin的.coin域名,以太坊的.eth域名等等。



Part5    技术成熟度

Web3.0是以上八项技术栈的综合体,缺一不可。目前,此八项技术的发展阶段和成熟度不尽相同。

下表是笔者对以上技术的成熟度做了调查后,做的一个评分:


《Web3.0白皮书》-下篇(3~6)

不难看出,除了区块链支付和去中心化域名系统外,其他技术都还相当不成熟。这也是笔者在上篇中提到的:

区块链不是Web3.0的开始,更不是Web3.0的终点,区块链是开启Web3.0大门的金钥匙。理解区块链理念的人会更懂Web3.0,也会在即将到来的Web3.0大潮中获取最大的红利。


Part6    尾声

今天是2018年12月5日,五年前的今天,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是特殊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使用。


那天比特币的最高价是$1141,五年后的今天,价格稳定在$3900。在这五年中,最低$162,最高达到$19980。

如果说2009年到2015年中,是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时代;2015年中到今天则是以太坊等区块链的时代;而下个周期必定是Web3.0的时代,下一轮牛市也许是Web3.0中某项技术的突破带来的,也许是某项杀手级应用带来的。


因此,当我们明白了区块链的局限性后,就不会因为迟迟等不到区块链应用落地而失望;

当我们看清了Web3.0的趋势后,就不会因为区块链行业暂时的寒冬而迷茫;

当我们看到了如此多的技术有待发展后,就会把关注的重心从区块链转向更多的技术领域;

当我们了解了过去互联网发展的波澜历史,就会理解为什么Web3.0的大门才刚刚开启,精彩值得期待并拥抱。

当我们充满信心的展望未来并为之奋斗的时候,未来也必将提前到来。


< END >


【IPFS原力区】IPFS原力区是IPFS中国顶级价值生态社区,聚集了众多技术大咖和IPFS爱好者,通过持续输出全面、精细、优质的IPFS咨询和技术支持,将生态中的爱好者转化为IPFS支持者和参与者,推动IPFS生态的健康发展。

IPFS原力区官网:http://ipfsforce.com

IPFSER社区: http://ipfser.org

微博:http://weibo.com/ipfsforce


《Web3.0白皮书》-下篇(3~6)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PFS原力区):《Web3.0白皮书》-下篇(3~6)

本文由 Ipfs币 作者:ipfs币 发表,其版权均为 Ipfs币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Ipfs币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