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声势浩大布局分布式存储,巨头出手都是大动作
近日,华为在京举办了分布式数据库及存储新品的发布会。
本次华为重点发布了两款产品:业界首创的 AI Native 分布式数据库 GaussDB 和分布式存储产品 FusionStorage 8.0。其中,GaussDB 在发布之前就备受国内外媒体关注,不少媒体曾在文章中提及此举将对数据库老兵 Oracle 构成影响。
它们凝聚了华为在数据库、存储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全栈能力以及对行业的深刻理解。
据介绍,GaussDB 是业界首款 AI-Native 数据库,也是业界第一款支持 ARM 的企业级数据库。其有两大创新:一是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分布式数据库的全生命周期,实现自运维、自管理、自调优、故障自诊断和自愈。在交易、分析和混合负载场景下,基于最优化理论,首创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调优算法,调优性能比业界提升 60% 以上;二是通过异构计算创新框架充分发挥 X86、ARM、GPU、NPU 多种算力优势,在华为实验室采用权威标准测试集 TPC-DS 进行测试的情况下,其性能比业界提升 50%,排名第一。
根据了解,AI-Native 数据库分为五个等级:
1、AI Advised,利用外挂 AI 引擎给出数据库优化建议,减少数据库管理员的负担;
2、AI Assisted,数据库内置 AI 引擎,实现在线辅助优化,提升数据库管理效率;
3、AI Enhanced,一方面将 AI 植入数据库内核组件、核心算法和数据结构,实现数据库自优化;
4、AI Assembled,实现数据库自愈并最优化 AI;
5、AI Designed,通过 AI 技术实现数据库的设计、验证、开发,达到全场景智能和普惠 AI 的目的。
现场,华为通过案例演示了 AI-Native 数据库 GaussDB 的强悍性能,比如在 OLAP 分析场景和 OLTP 事务场景下,使用 AI-Native 智能调优模式平均比其他自动调优方法性能提升 68%,比 DBA 调优提升 54%。
华为提出的 AI-Native 数据库,除了用 AI 理念重构数据库内核和算法之外,还考虑了如何在通用计算摩尔定律濒临失效的情况下,利用 GPU、NPU 等 AI 芯片算力来大幅提升 AI 算法的性能。
目前,GaussDB 支持本地部署、私有云、公有云等多种场景。在华为云上,GaussDB 为金融、互联网、物流、教育、汽车等行业客户提供全功能、高性能的云上数据仓库服务。这也是华为发布会的很大不同,产品发布的那一刻基本已经成功落地实践。
本次发布会并非表面看上去那样简单。此前,华为原本计划在4月单独发布分布式存储产品,后被推迟并且与分布式数据库联袂发布,其原因那人寻味。从技术上说,分布式数据库与分布式存储珠联璧合,这应该是二者联手的 主要原因之一。
但除此之外,二者联手也许有更深刻的含义。目前,传统行业正出于云计算转型的关键之一,从传统模式到云计算环境,并非简单的迁移。以数据库为例,如果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迁移,并不能够充分发挥云的特点,用户对于数据库的访问仍然会收到传统集中式数据库访问的制约。
对于传统行业用户来说,云迁移仅仅是开始,更加关键的还是应用的分布式改造,也就是从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向分布式数据的迁移,但是数据库属于企业的核心应用,牵一发动全身,关系重大,更多的用户会尝试从非关键应用改造开始,但这也影响到企业云化的效率。
此次,华为联手分布式存储发布数据库,也许会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企业云化从数据库开始,无论从存储,还是数据库本身,华为已经做好的充分的准备。
往期精彩回顾